
23 Mar 中國刺激內需復蘇經濟
本文焦點:
- 中國在二十大和兩會中提到預期今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會增長百分之5 ,市場普遍認為預估的數字偏保守,相信能超預。兩會期間中央特別提到會刺激內需,以下將會分享那些板塊我們較看好。
中國在二十大和兩會中提到預期今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會增長百分之5[1],市場普遍認為預估的數字偏保守,相信能超預。而中國在一月頭正式解除所有防疫限制後,首次公佈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百分之3.5[2],有一個明顯的反彈。兩會期間中央特別提到會刺激內需,以下將會分享那些板塊我們較看好。
中國內地有數以十萬人會到鄰近的省分工作,因此我們較看好中國電動車板塊復蘇。在疫情間,政府不斷為市民提供電動車補貼。以往除了支持舊車置換外,今個月20日起重慶市更為轄區內購買新電動車的新乘客直接提供補貼[3]。除了在補貼上能刺激消費者欲望,電動車的配套亦漸趨成熟。現時內地多個住宅停車場已有配備電動車充動器,內地電動車品牌蔚來 (9688.HK/NIO.US) 甚至在多間酒店和公共設備門口設立換電站,標榜換電只需一首歌的時間,而且在每次換電時會為車輛進行恆常檢查,確保整車和電池始終處於最佳狀態。車主一來可以省卻平日車輛檢查的費用,亦能更安全地駕駛。因此我們認為在內地人回復日常生活後,電動車會較受惠。
其次,內地人外出的時間更多,重新增加添至衣物的欲望,因此服裝板塊預期會有較好的反彈。圖一是人們對花費的轉向,顯示最多千禧一代在2023年趨向花費在健康和運動上。中國自防疫封控多時以來,把大部份的運動地點都關閉,令市民甚少其間有機會做運動,甚至是買新的運動服。但隨著人們回復外出自由,對國內和國外旅遊的機會多了,我們亦預計當中一些較高價位的運動品牌甚或在中國收入佔比較大的外國運動品牌會有一個更驚喜的增長反彈。此外,由於中國對外重新開放,一些衣物的主要源材料價格預期會下跌,例如棉花,因此有利相關公司的利潤。
總括而言,中國在2022下半年開始一連串的刺激消費補貼計劃,將在今年上半年出的數據中能透露出其成效。現階段中國除了從消費開始入手外,更再一次降準鼓勵企業借貸,提升貨幣的流動性,刺激中國經濟加快復蘇。我們亦會在其中發掘投資機遇。

圖一: 消費者花費意向的改變 資料來源: 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