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Feb 奢侈品牌在經濟衰退中屹立不倒
文章重點:
- 奢侈品牌加價能力能抵通漲
- 中國復蘇望能刺激亞太平地區增長
2022年急速的加息步伐下,金融世界不同資產回報不理想。公司經營壓力加劇,消費者失去意欲。然而在奢侈品世界中,加息似乎沒有熄滅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追求。以下將會從各奢侈品牌最近的財務報告和大家分享當中的亮點。
奢侈品牌的加價能力能抵抗通漲壓力。早前不少奢侈品牌已公佈2022全年的業績及指引。名貴品牌Hermès在2022年初加價約百分之四,並表示計劃在2023年將價格上調5%至10%[1]; Louis Vuitton 亦宣布全線產品將加價,以應對製造成本上升及全球通脹,外界預測增幅達15%至18%[2]; 而Cartier早前宣佈旗下品牌產品,將於5月起調整價格大約3%至5%[3]。奢侈品牌在近年加價的次數越趨頻繁,但每次宣佈加價後都會吸引一眾消費者在加價前排隊買貨。這種恐慌心態令奢侈品牌更加有信心在加價的同時能保持增長。
美國為了壓低通漲,從上年至今共加息7次,令大眾都不能適應。數據上可以看到美國零售訂單從第三季開始小幅走軟,但奢侈品市場得以幸免。表一可見,LVMH 在美國地區的佔比較多,而在2022年第四季美國地區收入依然有百分之10.5增長。相比其他較大眾化的時尚品牌公司例如 Capri Holdings (CPRI.US) 今季在美國的收入卻下跌了百分之4[4]。這種對比結果和消費者在其他類別的表現大相徑庭。在通漲高企情況下,市民大多會對價錢優惠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傾向會選擇有折扣或較平的替代品。美國的折扣店Dollar General、Target、Walmart等從中受惠。然而,奢侈品牌和其他時裝店可能售賣的都是手袋、衣服、外套等,但消費者都會想支持品牌的獨特性、設計和歷史文化而保持一部分花費在自己喜歡的東西上。可見奢侈品牌在經濟衰退中仍能屹立不倒。
未來,奢侈品牌望中國重新開放能再次刺激增長。彭博報告指在封控的控制下,中國在2019年年底前對全球的奢侈品市場貢獻約三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一在中國內地本地,其餘發生在旅途中。到2022年中國內地上半年的奢侈品銷售下降約三成,全球總銷售跌超過百分之十。[5]中國重新開放各地城市及解封旅遊限制,除了有利於內地的門店能重新開啟後,其他地區的收入亦能提升。表一可見 Hermes 在亞太平 (除日本)地區的收入佔公司最大部分。我們亦預測中國人在選擇解封旅遊限制後首選的旅遊地點會是附近亞洲國家,因此會成為當中最受惠的品牌之一。
執筆日期:2023年2月22日

表1: 不同奢侈品牌上市公司私地區收入分佈 資料來源: 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