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Jan 半導體行業週期可提早恢復增長?
文章重點:
- 中國上月宣布放寬「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令市場期望中國經濟重拾增長動力,有望刺激作為芯片最大終端市場的電子消費品需求。
- 考慮到中國的芯片供求,我們認為中國放寬抗疫政策將有助於近期需求疲弱的半導體行業提早觸底。
中國上月宣布放寬「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令市場期望中國經濟重拾增長動力,有望刺激作為芯片最大終端市場的電子消費品需求。市場除了寄望國內芯片需求恢復正常外,內地的半導體工廠亦預計復工復產,增加中國芯片供應。隨著中國製造芯片供需趨於正常,能否幫助全球半導體行業早日走出近期的下行週期,恢復增長? 考慮到供求方面,我們認為中國放寬抗疫政策將有助於近期需求疲弱的半導體行業提早觸底。
在需求方面,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消費導向性強的消費恢復尚需時日,抑制芯片需求恢復的速度。事實上,在中國「清零」政策出台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需求已略現疲態。在2022年3月,國內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減弱,以及上海等地區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鎖措施導致產量中斷,令中國半導體季度產量在3月開始出現萎縮[1],因此中國半導體需求正常化,主要取決於對消費者有高敏感度的消費電子芯片的需求反彈的時間和速度。
目前,有業內企業預測,中國放寬抗疫政策可改善今年手機芯片及記憶體芯片的需求。記憶體主要廠商Micron (MU.US) 的管理層在近期的業績電話會議上[2]提到,受惠於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公司預測 2023 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持平至按年小幅增長,令手機芯片的需求逐步改善。不過,考慮到國內消費力轉弱,我們預計中國對芯片的需求會在2023年溫和增加,有助消費電子芯片的下行週期率先見底,並為半導體行業週期的轉向提供溫和動力。
在供應方面,內地的半導體工廠有望復工復產,將增加內地芯片市場的供應。不過,目前面對芯片供過於求及庫存過剩的困境,我們預計廠商會控制芯片產能的增幅,以防庫存過剩的情況加劇。在中國放寬防疫政策之前,不少內地半導體企業因員工確診而停工,影響生產。但在感染高峰期過後,疊加中國開關,利好企業復工復產,增加芯片供應。
中芯國際 (981.HK) 一名管理人員[3]指出, 公司員工及供應商於去年12月初時出現大規模感染新冠病毒,以致當時只有不到 一半的員工上班,但現時情況逐漸好轉,加上放寬防疫限制,預計公司逐步復工復產,並在3月開始恢復正常運作。因此我們預計在中國開關後,內地芯片的供應逐步正常化。
不過,面對半導體下行週期及國內消費疲軟,內地芯片的供應預計不會出現大幅增加,加上內地芯片主要用於國內消費,並不會顯著增加其他地區的芯片供應,因此對全球半導體週期的影響相對較小。中芯國際 (981.HK) 在2022年11月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時表示[4],智能手機需求的衰退以及隨後的半導體供應面去庫存導致銷售疲軟,並預計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所以我們預計即使內地開關,芯片需求亦恢復需時,令國內的供應並不會有明顯反彈。此外,內地主要芯片生產商,如中芯國際 (981.HK) 的收入有近七成來於中國[5],反映大部分中國生產的芯片都用於國內銷售,因此中國開關對全球半導體的供應影響不大。
整體而言,在半導體處於行業下行週期及去庫存的背景下,中國放寬抗疫政策將有助國內芯片需求緩步增長,但預計供應量不會出現明顯反彈,有利於加速去庫存,使需求疲弱的半導體行業提早觸底。
執筆日期:2023年1月11日